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我对“蔡老板”一直是有成见的。我嫉妒甚至愤恨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得到那么多粉丝获取那么多流量,在一些人心中简直是神的存在。包括我的朋友圈儿的某些朋友动不动就转发“蔡老板”的视频说他是全网最说真话的车评人。这让我这个找不到存在的所谓专业人士常常感到愤愤不平。

但是我很狡猾。考虑到“蔡老板”的影响力,我从来不敢和他正面交锋,譬如在他的短视频下留言我都不敢。有一次我想拍一组针对性的视频来反驳他的谬论,但最终还是望而却步。他的粉丝们的含“蔡”量太大了,我怕误伤到自己。所以,我只能换个地儿吐槽他,譬如朋友圈,搞得我像一个经常在背后说人家坏话的小人。

在他全网被封号之后,我还忍不住说了一句“祝贺”。这俩字儿的的确确严重违反了我不对我看不惯的人落井下石的原则,连我都承认自己心眼子小,格局小,小得跟那根牙签儿差不多。

话说回来,我是有点服气“蔡老板”的。

即便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蔡老板”的动机,我也得承认我确实没本事和他一样,在收到500万元标的诉讼的时候,在收到法院10万赔偿判决的时候,在被迫强制执行的时候,依然能够口齿伶俐地为自己洗脱,那个视金钱如粪土的样子在我的梦里都出现过。

“蔡老板”的短视频火药味儿很浓。怼日韩车系怼合资,怼进口豪车,怼特斯拉理想新势力,不管什么话题,总是先设置对立,挑动情绪,然后借题发挥,命中观众心理。

这个套路的形成,从运营角度讲,不是“蔡老板”的错。就像标题党能满足阅读者的窥探欲一样,短视频想要火,也得这么投观众所好。

“蔡老板”的短视频的拍摄手法和剪辑都非常好。譬如,他边移动边说话的风格抓住了关键的11秒,文案简洁不啰嗦,语速不徐不疾,音效配得也很符合短视频爱好者的口味,时间掌握得也刚刚好。完播率很高,很容易火出圈儿。这不容易。毕竟蔡老板也没随波追流去找几个短裙网红搞个什么三角恋,完全是靠自己嘚不嘚不说出来的。

“蔡老板”成为汽车界正义的化身维权的先锋之后,并顺理成章地走上的带货的星光大道。不管“蔡老板”带货的燃油宝是不是智商税,它让“蔡老板”处于名利双收的巅峰状态,让我等伟光正的车评人突然意识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蔡老板的成功,意味着我等已无立足之地,我等已经没有了朋友。

所以,我要在他被封之后,挥起屠刀进行反击,痛打落水狗。什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那都是假的。因为,“蔡老板”太坏了。

譬如,我现在才发现,“蔡老板”竟然翻炒我撂下多年的话题。比如那个大面包车的加价话题,比如日韩车系保险杠的话题,比如进口豪车的简配问题,说外国人专坑中国人,说中国人人傻钱多,特别是买某豪车的车主傻,极大满足了短视频爱好者的口味。

“嗯,豪车从来不坑穷人”。这可不是我的初衷。

“蔡老板”的粉丝们肯定也赞同:PP材质的保险杠比不过钢材的强度。铝合金的某某好,铸铁的就一定不好。汽车铁皮薄一定不安全。那些辛苦苦写科普文章的车评人不说,我也得为他们鸣不平。

“蔡老板”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这招引流很奏效。

更可怕的是,蔡老板有了追随者。譬如有个小动物说车,逮谁喷谁。你看他那张破嘴喋喋不休的画面,我都感觉到唾沫星子扑面而来。听说他也喜提500万诉状,还被封号。所以,从保护自媒体的角度看,我建议打倒“蔡老板”。

“蔡老板”在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说了一句再见,我以为再也不见。然鹅,这是不可能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说他又开了小号,粉丝儿依然不少。

曾经有一句话,在本文上面激荡,来来回回回:

我为什么成不了蔡老板?

我为什么成不了蔡老板?

我为什么成不了蔡老板?

我一看这留言,就知道了答案:我这脑回路跟不上呀。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作者 车语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