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说:“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王军说:“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徐直军说:“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10月30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简称:华为车BU),借着华为Mate 40中国区发布会的舞台,在上海东方体育馆,正式宣布推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

华为:造车?不,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此次发布会上依然坚定的表达了华为的初衷。这样的话,华为董事任正非、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都曾毫不犹豫的说过。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

但是,华为真的就不“造车”了吗?事实上,华为一直在借助“帮助企业造好车”游走在造车边缘。

2020年9月,华为在北京车展上搭建了一个大大的展台,还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汽车配件。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再加上一个车壳,搭配上这些东西,基本就可以造出一台整车。

2019年,5月29日,华为总裁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部门),该部门隶属ICT(信息通信技术)管理委员会管理。

华为设立汽车相关部门,可谓是真正敲开了“汽车帝国”的大门。为此,华为准备已久。

早在2015年11月,华为就与上汽集团携手提供真车互动体验,展示基于LTE- V(LTE-Vehicle)综合通信解决方案;2018年7月,长安汽车又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建立联合创新中心;2018年12月,华为再次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从多方合作到BU部门的设立,再到汽车配件的展示,已经不难看出华为对整车制造的勃勃“野心”。

盆满钵满的华为“帝国”

10月23日,华为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财报显示,华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71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9.9%,净利润率为8.0%。

由此可见,华为跨行业“造车”,最不缺的就是资金。众所周知,华为最为出名的是华为手机,但实际上利润最为可观的是他的通信业务。据悉,华为的通讯业务已经做到了半个地球,尤其是在各种网络运营商以及公司的合作上面,华为的占比是比较大的。

再看造车所需要的另一硬性条件——技术。华为对此的切入点是自己最为擅长的电子技术,尤其是通信、云计算方面。所以,华为初期的智能汽车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为核心)、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截止到目前,已有多家车企与华为达成合作,如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奇瑞控股、江淮汽车、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

今年8月13日,华为调整了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加“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这意味着,除了在电子技术方面服务汽车,华为也打算自己搞研发、生产和销售。

看似“香饽饽”的跨行业造车

与华为处于同一跑道上的还有地产大亨——恒大。

今年8月,恒大一口气发布六款新车,可谓是站在了跨行业造车的顶端。在此之前,五粮液、银隆等原本和汽车制造业毫不相干的企业早已涉水新能源汽车制造,就连乐视网的贾跃亭也谈过“PPT造车”。

可见,华为跨行业“帮助”造车,并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但龙争虎战,总有一决高下。贾跃亭汽车梦想基本已经破灭,恒大新车上市在即,这条跨行业之路能走多久,仍是未知数。

就华为车BU推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一事,车语者也联系到了华为车BU公关,其表示暂时无法透露HI品牌的下一步动向,BU部门的职能应该不会有变动。

所以,下一步,华为会怎么做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车市的下行动荡,各方新势力的崛起,传统企业的革新都会或多或少给华为加速前行的道路布下一些荆棘和机遇。

原文作者:熊妍
编辑:熊妍